6. 人工智能
日期:2025-06-12 16:18:20   作者:招生简章    来源:    文字大小: 【】 【】 【】   浏览次数:6762

培养目标:

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,掌握一定的数学、自然科学基础知识,掌握计算机、数据科学、人工智能的相关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;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,能够构造复杂智能系统;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,具备信息化时代的终身学习能力,具有计算思维和数据思维能力,能够依据伦理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模型、原理与方法,在人工智能领域及相关产业从事智能系统的分析、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部署、运维等工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型、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
本科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,可以达到以下要求:

1)能够综合运用数学、自然科学、人文社科以及计算机、数据科学、人工智能的知识,考虑社会、文化、法律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非技术因素,灵活运用现代计算机与软件工具,具有创新精神和技术探究意识,能够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,能够完成复杂智能系统的分析、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部署、运维等工作。

2)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,在工作中理解并遵守职业规范,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,热爱社会主义祖国,能够在技术研发中,依据伦理原则,思考人工智能对人类、社会和环境的影响;在算法设计等环节遵循道德规范,确保技术安全、公平、透明。

3)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,能够在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负责人的角色,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,组织人工智能工程项目的实施,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与人工智能团队成员、同行及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。

4)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, 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有持续学习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、提升专业实践水平的能力,能够掌握国内外最新技术,并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有前瞻性。

主要课程:

1)公共基础课: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、大学物理、大学生就业指导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、沟通与演讲、大学英语、体育、创新创造与改变、创业者的成长之路、从非商业计划到商业计划、思维创新与开发等,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按国家规定开设。

2)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:程序设计基础(Python语言)、电子技术基础、数据结构(Python)、操作系统(Linux)、离散数学、人工智能导论、机器人编程、深度学习、实用机器学习、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、强化学习、无人系统、Java语言程序设计、并行编程与全栈开发、分布式计算框架、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、语音信息处理、模型优化与部署、分布式实时计算、大模型技术与应用、智能人机交互等。

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:

1)课程实践:根据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发展设置了体现行业新理论、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工具、新应用的课程与实践体系。基于OBE教育培养模式,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设置了层层递进的一到五级项目体系,结合医疗、教育、自动驾驶、无人系统、语音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真实需求构建实践项目,培养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2)创新创业实践:依托人工智能实验室和SOVO(大学生创业中心),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,开展各类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项目和横向、纵向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,并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开展课外短课与专题讲座,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。

3)企业实习实践:与IBM、百度、华为、东软等国内外十余家知名企业联合,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实验室,接收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,面向真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展实习实践。

就业领域:

1)在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、科研院所、银行、证券、保险、医院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应用、智能系统的管理与运维等工作。

2)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、国际大型互联网公司,从事智能信息采集与处理、智能系统的分析、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部署、运维,以及人工智能软件产品服务和市场推广等工作。

3)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、科研等工作;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。


招生专业

招生专业

更多>>